放射治疗简称为放疗,利用聚焦的、高能量的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其失去再生能力,从而杀伤肿瘤细胞。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放疗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大多数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期间周一至周五,每天接受小剂量的辐射,临床目标是在重复暴露后实现肿瘤的杀伤,同时将对健康的周围组织的伤害降到最低。然而,不可避免的是,皮肤基底层中的一小部分迅速增殖的细胞被损伤或破坏,造成分化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群体减少,导致脱屑,即表皮的剥落和脱离。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害具有伤口形成,免疫功能丧失和感染的风险。此外,辐射也可能损害微血管系统,增加组织缺氧和纤维化的风险,并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导致急性和慢性皮肤改变,临床表现为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慢性放射性皮炎。
急性放射性皮炎通常定义为放疗后90天内发生的变化。慢性放射性皮炎定义为放疗后超过90天的变化。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制定了分级标准。目前以RTOG分级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按RTOG分级标准:
0级:无变化;
1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2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4级:溃疡、出血、坏死。
除颈部、胸部、腹部盆腔三大部位放疗,其他部位如四肢部位放疗,随着放疗次数和剂量的累积,照射野内皮肤,尤其皮肤薄嫩、有皱褶、容易出汗的部位,易发生放射性皮炎。放疗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短暂的轻微红斑,相关研究表明这是由于皮肤暴露于辐射后不久,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然而更常见的是放疗2-4周后发生的持续的色素沉着或红斑。放疗期间,毛囊和皮脂腺会受到影响,导致皮肤干燥和脱发。随着红斑的发展,会出现类似晒伤的反应,伴有水肿,瘙痒,压痛和烧灼感。在放疗剂量超过20Gy的治疗方案中,3周左右可出现皮肤瘙痒和剥落。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至30-40Gy以上,患者可能出现湿性脱皮,中度水肿。由于皮肤屏障的破坏,这个阶段通常是痛苦的。其特点是接触性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特别是在易发生摩擦力的皮肤皱褶处。最后一个阶段是感染和溃疡的形成。在极度脱皮的情况下,临床上往往会暂停一段时间的放疗。
皮肤的放射性损伤,增加了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痛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抗疾病的信心。如皮肤发生破溃,将增加感染风险。损伤至一定程度,可造成放疗中断,降低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明显影响放疗疗效。有效预防和缓解放射性皮肤损伤尤为重要!
1. 保障放疗疗程正常、顺利进行,确保放疗疗效。
2. 减轻放疗期间疼痛,提高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减少负面情绪,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高能射线作用于机体,通过电离辐射,直接破坏DNA,还通过间接作用,电离组织中水分子,产生大量有害因子(寿命较长的超氧自由基),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正常细胞的凋亡,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是辐射损伤的主要原因,而电离辐射间接作用产生的高浓度有害超氧自由基的累积,是导致机体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病症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清除有害自由基可缓解反射性皮肤损伤。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抗辐喷)的核心成分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DO),它是超氧自由基的专一性、高效率清除剂,可以及时有效清除放疗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切断自由基的反应链,减轻放射性损伤。抗辐喷是预防和缓解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专用产品,通过外源性补充超氧化物歧化酶,提高皮肤黏膜的辐射损伤耐受剂量,及时清除放疗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延缓损伤发生的时间,减轻损伤发生的严重程度。在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甚至破损时使用,可有效缓解,和控制损伤不再加重,协助患者继续放疗,使放疗疗程得以坚持完成。
四肢部位放疗期间,照射野内皮肤可使用抗辐喷(普通型)喷雾,缓解皮肤放射性损伤。
[ 产品名称 ] :液体敷料
[ 商品名称 ] :抗辐喷
[ 型号 ] :普通型
[ 规格 ] :(30ml/瓶 + 30000u rhSOD冻干粉/瓶)/ 套
[ 主要成分 ] :重组人源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rhSOD稳定剂、山梨醇等
[ 性能 ] :该产品是内含自由基清除剂的喷雾剂
[ 用途及适用范围 ] :
预防受辐照皮肤粘膜组织的损伤;
减轻放疗等理化因素产生的自由基所致皮肤和粘膜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