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辐喷预防乳腺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

首页 >健康知识 >抗辐喷预防乳腺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

抗辐喷预防乳腺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


    抗辐喷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且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

    放射治疗是利用各种放射线(包括X线、电子线等)照射肿瘤,以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急性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反应之一,且发生率较高。乳腺癌患者的放疗部位皮肤比较薄,且术后由于疤痕挛缩使皮肤弹性变差,在进行放射治疗后特别容易发生局部皮肤的急性放射性损伤。乳腺癌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从放射治疗第1天起,对照射野区皮肤喷雾抗辐喷喷剂 ,并适当超出放疗范围,每日常规5次喷雾,放疗前15分钟喷雾1次,放疗结束后15分钟内喷雾2次,早晚各喷雾1次,期间视皮肤感受,可增加喷雾次数,每次喷雾需让药液充分混匀并均匀地喷雾,放疗结束后继续喷雾一周,或至缓解,可延长至1个月。放疗野内皮肤如有污染,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拭洗,清洗时宜轻柔,防止擦破皮肤。

    肿瘤的放射治疗,可直接造成局部正常的皮肤黏膜损伤,同时还由于电离辐射引起机体自身免疫细胞功能受损,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致局部感染。若感染严重,则有可能中断放疗,致使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放疗,皮肤反应更明显。因此预防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对于保障放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自由基在放射性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放射损伤的发生与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有关。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会在患者体内产生大量有害因子(寿命较长的超氧自由基),这是辐射损伤的主要原因。自由基具有顺磁性和高反应性,可以导致正常皮肤黏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如皮肤红斑、干性、湿性脱皮以及皮肤黏膜组织出血、糜烂等),严重的损伤效应将影响放疗疗程的进行,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放疗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清除皮肤和黏膜组织中的超氧自由基,可以减轻或减免放疗引起的皮肤黏膜损害。

    抗辐喷是一种专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内含经科学配比的高纯度超氧自由基的专一性、高效率清除剂,由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B12及其他活性剂进行配比研制而成,其作用机制是直接喷涂于医用射线等理化因素作用的皮肤黏膜组织,清除组织中放疗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切断自由基的反应链,促使人体组织主动修复,以取得预防和减轻医用射线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对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达到明显减轻放疗副反应的目的。













Copyright © 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42027号-1  (苏)非经营性-2023-0138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3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