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和黏膜损伤概述

首页 >健康知识 >放射性皮肤和黏膜损伤概述

放射性皮肤和黏膜损伤概述


放射性皮肤和黏膜损伤

肿瘤放疗的患者中,多达95%的患者会经历某种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和黏膜损伤。

Ⅰ、放射性皮肤损伤:

照射野内皮肤,依照射每次所给的剂量,随着照射次数的递增,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通常在第2周左右,开始出现红、肿、热及微痒等反应,像太阳暴晒后的皮肤。继续放疗时,皮肤可能变黑,开始有干性脱屑,部分患者发展为湿性皮炎,甚至放射性皮肤溃疡。   

Ⅱ、放射性黏膜损伤

射线所穿过的软组织,除了体表皮肤会出现放射性损伤,管腔内黏膜组织也会出现损伤。以下是不同部位放疗时,可能出现的黏膜反应。

 

1头颈部肿瘤

口腔黏膜炎

通常于放疗第2周开始出现。

临床表现为黏膜充血、白点、浅表溃疡及伪膜形成。口腔干燥,味觉减退或消失,进食及说话困难。

 

鼻腔黏膜炎

通常于放疗后2周左右开始出现。

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分泌物增多而稠,轻者卧位时交替性鼻塞,重者立位时也发生,甚至张口呼吸,影响休息与睡眠。易合并厌氧菌感染,糜烂逐渐加重,暴露血管,一旦用力咳嗽、排便、打喷嚏,易诱发鼻咽大出血,导致生命危险。

 

吞咽口腔痛

多发生在放疗后5~7天。

病人会出现咽部发干、疼痛等症状,这是放射线对口腔、咽部黏膜损伤所引起的反应。临床表现为局部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还会出现假膜、溃疡和出血。有时在黏膜损伤的基础上合并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反应严重时影响进食,出现吞咽困难和进食量减少等。

2腹盆腔肿瘤

直肠、膀胱、子宫、宫颈、卵巢、前列腺等恶性肿瘤的骨盆部位的放射治疗期间,常见黏膜损伤表现为:

① 放射性直肠炎

放疗后1周左右出现。

临床表现为放疗数日后出现便血,里急后重,腹痛腹泻,排粘液便等现象。数周甚至在半年内临床上出现肠道功能紊乱(便秘或腹泻),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肛门刺痛、大便时坠痛等直肠反应。

 

② 放射性阴道炎

放疗开始1-2周内出现。

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液增多、红斑、假膜形成、糜烂、溃疡、阴道接触性疼痛等。

 

③ 放射性外阴炎

妇科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可出现外阴部位皮肤黏膜的损伤,可表现为皮肤炎症或溃烂,患者在排尿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④ 肛周皮肤黏膜溃烂

腹部放疗时肛周部位皮肤黏膜也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严重者甚至发生皮肤黏膜溃烂,患者在排便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皮肤和黏膜组织防护的重要性


放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很多癌症可产生较好效果。然而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治疗疾病、杀灭肿瘤的同时,射线所穿过的软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容易产生放射性皮炎和黏膜炎,造成皮肤和黏膜不同程度的损伤。


· 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明显影响放疗疗效,增加患者痛苦。

· 可造成放疗中断,降低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预防和治疗皮肤黏膜组织损伤对于保证放疗的正常进行、减轻病人的痛苦尤为重要。

 

放射线是如何损伤皮肤和黏膜组织的?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和黏膜损伤,首先需要简单了解放射性损伤的机制,才能对症正确用药。

 

高能射线治疗时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对有机体、细胞的损伤方式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

其主导作用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

当细胞吸收任何形式的辐射能量后,射线都能与细胞内的结构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死亡。

 

间接损伤主要由射线对人体组织间液发生电离产生有害自由基(O2),这些自由基(O2)再通过演变和链式反应与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造成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及时有效清除掉有害自由基(O2 ,对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粘膜损伤至关重要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什么?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Super Oxide Dismutase)


·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

· 是有害自由基(O2)的专一性、高效率清除剂

 

抗辐喷是什么产品?

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商品名为抗辐喷,内含高纯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时清除放疗产生的有害自由基,

 

· 是预防和减轻医用射线等理化因素所致皮肤和黏膜组织损伤的专用产品

· 可放疗全程用药(预防阶段、损伤阶段、修复阶段),给皮肤和管腔内黏膜组织更好的防护


抗辐喷目前有两种型号:

普通型:用于体表喷雾




Copyright © 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42027号-1  (苏)非经营性-2023-0138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3471号